犬止血方法有哪些?

牟弦茜牟弦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直接压迫止血法

在出血部位,用手指、拳头或戴手套的手直接压迫出血的部位或压迫其近心端,直到出血停止。如手或上肢出血,可用另外一只手的 fingers及thumb直接压迫;下肢出血,可用另一手,或用另一侧上肢或肘部顶住出血部位的近心端,压在出血的部位上,用压迫直接止血;当头顶或额部出血时,可用双手压迫耳前(颞浅动脉)、耳后(枕动脉),甚至用肘部,将头部包起来压迫以止血。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动脉出血。用压迫直接止血时,可将包扎和压迫间接止血法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2.压迫间接止血法

这是最常用的有效方法,它适用于四肢出血。其原理是利用深层动脉在浅层动脉的近心段经过,在体表可摸到搏动的浅层动脉,用手指、绷带、止血带等在动脉经过的体表部位施加压力,使其压向后面较硬的骨组织,在血管断面或破裂口处形成血栓,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在止血时,先要找出动脉出血在体表的相应突出搏动处,即用手指,手掌,绷带或止血带等在搏动处的近心端施加压力,然后观察伤口是否已止血。若未止血,可将压力垫加厚,并加压,直至出血停止。压迫间接止血也有一定的缺点和不足,当需要长时间止血时,在这段时间内,远心端就会缺血和缺氧,时间长了可造成局部的肌肉、骨骼坏死或影响功能。所以,用压迫间接止血时,要定时松解,一般可30 min 松解1次。在松解时,应快速按压伤口,防止出血加剧。若伤口大、出血多,可缝合1~2针后再松解止血带或压力点。

3.填塞

适用于胸腹腔或大而深的伤口,特别是组织缺损,无法进行缝合的伤口。先将浸有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的纱布压块填塞(纱布压块的制备:选用不脱绒层的纱布打成棉垫,再打成条状压成块状备用),然后加压包扎。纱布被血液浸透后不宜取出,待术后伤口愈合后从伤口排出体外。若填塞的纱布在短时间内因被血液浸透而松动,可再在原来位置或附近再填入一块纱布压块,继续加压包扎。

由于填塞后影响观察伤口,因此须详细检查止血情况,确证完全止血后方可填塞。在创内有较多血液、异物残留或感染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此法止血。由于纱布压块压力均匀,持续时间长,止血可靠。同时,纱布吸收血液后体积膨胀,压迫有效且能保持创面清洁,有利于术后伤口的愈合。

4.烧烙

采用电烙铁、热金属板、浓硝酸等,对渗血的组织进行烧烙止血。也可用干纱布紧缠于手指上蘸等渗盐水浸湿后,塞入出血创面的底部,然后电凝纱布,通过湿纱布导热而使创面渗血的组织凝固,压力和热量共同达到止血目的。用此法止血时,应注意烧烙面积不宜过大,以免造成过多的组织损伤。

5.结扎止血

结扎止血适用于各种较大血管的出血。对动脉出血时,如出血部位可见,且血管断端距离皮肤有一定距离,可结扎出血的血管断端止血,动脉结扎部位应尽可能在出血部位近心侧进行。

对大静脉出血时,通常可采用纱布压迫或用止血带等方法止血,一般不轻易结扎。因为大静脉被结扎后,血液回流受阻,造成远心端静脉淤血,可继发出血和引起静脉炎,但对静脉主干已严重损伤或血管断端外翻等原因引起的严重静脉出血不能用其它方法有效止血时,则可考虑结扎血管。若结扎血管超过1处时,可采用贯穿结扎法,在两断端间皮肤作一小切口,穿过丝线收紧打结,拉出皮肤切口外结扎,然后剪断缝线,皮肤切口无需缝合即可愈合。

对中、小动脉及静脉出血,如出血部位可见,且血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